血管「生鏽」的警訊!動脈硬化如何悄悄堵住你的血管?

你是否以為「血管老化」是上了年紀才需要擔心的問題?事實上,動脈硬化可能從30、40歲就開始悄悄發生,而許多人直到出現頭暈、胸悶、手腳冰冷、記憶力變差才驚覺血管已經受損!當血管內的脂肪與膽固醇堆積,形成動脈粥狀斑塊,血液流動受阻,可能導致高血壓、心肌梗塞、中風,甚至引發腎臟衰竭。

血管「生鏽」的警訊!動脈硬化如何悄悄堵住你的血管?

更可怕的是,這個過程往往沒有明顯症狀,等到發現時,可能已經錯過黃金預防期。你的血管現在還健康嗎?如果想讓血管保持年輕、遠離心血管疾病,就從今天開始學會保養血管,逆轉動脈硬化的風險!


一、先認識動脈硬化是什麼

動脈硬化(Atherosclerosis)是指動脈壁因長期累積脂肪、膽固醇和鈣化物質而逐漸變厚、變硬,導致血管彈性下降、管徑變窄,影響正常血流供應。這種血管變化可能在年輕時就開始發生,卻往往沒有明顯症狀,直到血管嚴重阻塞或破裂時才造成嚴重的心血管疾病,如心肌梗塞、腦中風或周邊動脈阻塞。

動脈硬化的形成與高膽固醇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抽菸、肥胖、久坐不動等因素息息相關,若未及時控制,血管內的斑塊可能破裂,誘發血栓,導致致命性心血管事件。


二、你以為是老化,其實是血管變窄!動脈硬化的早期徵兆

許多人認為年紀漸長後,容易疲倦、頭暈、手腳冰冷、記憶力變差、運動後特別喘,只是自然老化的現象,但事實上,這些可能是動脈硬化症狀!當血管逐漸變窄、變硬,血液流動受阻,供氧不足,身體便會發出這些求救信號。

頻繁頭暈、記憶力下降:當動脈硬化症狀影響腦部血流時,容易導致腦細胞供氧不足,進而影響思考與專注力,甚至提高失智風險。如果你經常感到腦霧、注意力渙散,很可能是血管逐漸硬化的徵兆。

手腳發麻、冰冷:血液循環不良是動脈硬化症狀之一,當四肢供血不足,手腳經常冰冷、發麻,甚至偶爾出現刺痛感,代表血流已經受到影響。這種末梢循環障礙,可能是血管內斑塊增多,導致血管變窄的結果。

走路時小腿痠痛、抽筋:如果走一小段路就感覺腿部痠痛、無力,休息一下又能緩解,這可能是動脈硬化症狀的警訊。因為下肢血管變窄,血流減少,肌肉會因缺氧而產生間歇性疼痛,若不改善,可能惡化成慢性血管阻塞疾病。

胸悶、心悸、運動後易喘:動脈硬化症狀影響冠狀動脈時,心臟的血流供應減少,可能導致胸悶、心悸,甚至運動後容易喘不過氣。這是心肌缺氧的信號,若血管阻塞加劇,甚至可能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。延伸閱讀:「心悸一下」沒事?當心你的心律不整,早已在倒數計時!

傷口癒合變慢:動脈硬化症狀會導致血液循環受阻,使傷口供應的氧氣與養分減少,導致修復速度變慢。

視力模糊、飛蚊症增加:當動脈硬化症狀影響眼底血管時,視網膜可能供血不足,導致視力模糊、視野缺損,甚至增加黃斑部病變的風險。

耳鳴、頭部悶脹感:當頸動脈發生動脈硬化症狀,影響大腦的血流供應時,可能會產生耳鳴或頭部悶脹的感覺,這就是血管狹窄導致的供氧不均現象,應特別留意是否合併頭暈、暈眩等問題。

血壓變化劇烈:動脈硬化症狀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,使得血壓變得難以穩定,容易出現忽高忽低的情況。當血壓過高時,動脈壁壓力上升,進一步加速血管損傷與斑塊形成,形成惡性循環。

夜間呼吸困難、打鼾嚴重:某些動脈硬化症狀患者可能會發現,夜間睡眠時特別容易喘不過氣,甚至有明顯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狀。這可能是因為血管狹窄,影響大腦對呼吸的調節,導致睡眠時供氧不足。

慢性疲勞、精神不濟:如果沒有劇烈運動,卻經常感到極度疲倦,甚至連日常活動都變得吃力,這可能是動脈硬化症狀影響心肺功能的結果。當血液循環不良,氧氣輸送效率下降,身體容易感到疲累,且恢復速度變慢。


三、誰是兇手?動脈硬化的 5 大成因解析

動脈硬化是一種長期累積的血管疾病,當動脈壁因脂肪、膽固醇、鈣化物質 堆積,使血管變窄、變硬,血液流動受阻,可能導致心肌梗塞、中風、周邊動脈阻塞 等嚴重心血管疾病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血管逐漸堵塞呢?

❶ 高膽固醇:血管內的「沉默殺手」

當低密度脂蛋白(LDL,俗稱壞膽固醇) 過高,它會滲入血管壁,形成脂肪斑塊,使血管變窄,增加血栓風險。相反地,高密度脂蛋白(HDL,俗稱好膽固醇) 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多餘膽固醇,維持血管健康。長期攝取高脂、高糖、油炸食品,容易讓壞膽固醇升高,加速動脈硬化。

❷ 高血壓:血管承受過大壓力,逐漸硬化

長期高血壓會讓血管壁持續受到壓力衝擊,導致內皮細胞受損,進而讓脂肪、膽固醇更容易堆積於血管壁,加速動脈硬化。當血管彈性下降、變硬時,心臟需要更用力泵血,進一步增加心臟負擔,提高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。延伸閱讀:你的血壓,正在悄悄威脅你?破解高血壓的隱藏危機!

❸ 高血糖:糖化作用讓血管變脆、發炎

糖尿病與長期血糖過高,會導致血管內皮發炎、加速動脈硬化。血液中的糖分過高時,會與蛋白質結合產生「糖化終產物(AGEs)」,這些物質會讓血管變得脆弱、彈性下降,容易形成血管斑塊,增加血栓與心血管疾病風險。

❹ 抽菸與過量飲酒:破壞血管內皮,加速硬化

尼古丁與焦油會損害血管內壁,使血管發炎、加速動脈硬化,吸菸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非吸菸者的 2-4 倍!此外,過量飲酒會影響血壓穩定,長期下來會增加血管負擔,讓動脈硬化惡化。

❺ 久坐不動、肥胖:血液循環變差,增加脂肪堆積

長時間缺乏運動,會讓血液循環變慢、血脂累積,導致血管彈性下降。肥胖者通常有較高的內臟脂肪,這些脂肪會分泌發炎物質,進一步促進動脈硬化。此外,腹部肥胖(蘋果型肥胖) 也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度相關,腰圍過大者更應注意血管健康。


四、不只是心臟問題!動脈硬化還會影響全身健康?

動脈硬化不只是心臟的問題,而是全身血管的警訊! 當血管內壁因膽固醇、脂肪與鈣化物質堆積變窄、變硬,血液循環受阻,不僅影響心臟,還會對腦部、腎臟、四肢、眼睛 造成嚴重影響,甚至提高中風與器官衰竭的風險。

❶ 腦部影響:增加「靜默性中風」與失智風險

當動脈硬化影響腦部血管時,血流減少會導致腦細胞供氧不足,使記憶力衰退、專注力下降,甚至影響認知功能。特別是「靜默性中風(Silent Stroke)」,由於發作時症狀不明顯,許多患者並未察覺,但腦部微血管持續受損,可能逐漸影響語言能力、判斷力與運動協調性。長期而言,這種慢性腦部損傷會顯著增加失智症(如阿茲海默症)的風險,甚至導致行動不便與生活自理能力下降。

❷ 心臟影響: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的危機

心臟是全身血液循環的核心,當冠狀動脈因動脈硬化而狹窄或阻塞,血液無法順利供應心臟肌肉,容易引發心絞痛、心肌缺氧,甚至心肌梗塞。若血管堵塞嚴重,心臟泵血能力下降,最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(Heart Failure),使患者即使在日常活動中也容易感到喘不過氣、疲憊無力。此外,動脈硬化還可能引起心律不整,使心跳忽快忽慢,進一步增加猝死風險。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,定期監測血脂與血壓,及早預防動脈硬化,能有效降低危機。延伸閱讀:心血管健康全攻略:掌握預防關鍵,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隱形危機

❸ 四肢影響:周邊動脈疾病(PAD),讓你走路都困難

動脈硬化不僅影響心臟與腦部,也可能波及腿部血管,形成周邊動脈疾病(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, PAD)。當腿部動脈血流受阻,肌肉因供氧不足而出現間歇性跛行(走路時小腿痠痛、發麻),休息後稍有緩解,但活動後症狀又再度出現。隨著病情惡化,疼痛可能變成持續性痠痛,即使靜止不動也會感到不適,甚至導致皮膚潰瘍、傷口難以癒合,嚴重時可能發生組織壞死,需要截肢。長期吸菸、高血糖與高膽固醇患者更容易罹患此疾病,應格外注意血管健康。

❹ 腎臟影響:慢性腎病與高血壓惡性循環

腎臟的主要功能是過濾血液中的代謝廢物並調節水分與電解質平衡,但當腎動脈因動脈硬化而狹窄,腎臟供血減少,過濾功能受損,可能導致慢性腎臟病(CKD)、蛋白尿,甚至進展到腎衰竭(ESRD),需要長期洗腎。此外,腎臟還負責調節血壓,一旦功能受損,會引發血壓失控,形成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的惡性循環,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上升。

❺ 眼睛影響:視力模糊、黃斑部病變風險增加

眼底血管是人體最細小、最脆弱的動脈之一,當動脈硬化影響視網膜血管時,可能導致視網膜病變、視力模糊、眼前出現黑影(飛蚊症狀),甚至影響色彩辨識能力。嚴重時,可能造成視網膜靜脈阻塞,導致視野缺損,甚至黃斑部病變 或永久性失明。糖尿病患者、長期高血壓者更容易發生視網膜血管硬化,因此應定期檢查眼底血管,及早發現異常。


五、動脈硬化能逆轉嗎?如何透過飲食與運動讓血管恢復彈性?

動脈硬化 是血管老化的象徵,當膽固醇、脂肪與鈣化物質逐漸堆積,血管變窄、變硬,血液流動受阻,增加心肌梗塞、中風 風險。許多人擔心,一旦動脈硬化發生,還有可能恢復嗎?

選擇正確的食物,是維護血管健康的關鍵,謹記以下要素:

❶ 好油取代壞油,減少血管阻塞
選擇富含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,如鮭魚、鯖魚、亞麻籽油,能幫助減少發炎、提升好膽固醇(HDL),維持血管暢通。避免加工食品、油炸物與反式脂肪,以防止壞膽固醇(LDL)堆積在血管內壁。

❷ 多吃高纖食物,降低膽固醇
全穀類(燕麥、糙米)、深色蔬菜與豆類富含膳食纖維,膳食纖維能幫助排除體內過多膽固醇,降低血脂肪,減緩動脈斑塊形成,讓血管保持暢通。

❸ 抗氧化食物,減少血管發炎
莓果類、綠茶、番茄等富含抗氧化物,能減少自由基對血管的傷害,預防血管內皮發炎,有助於維持血管彈性。

❹ 降低鈉與糖分攝取,穩定血壓與血糖
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,長期下來使血管壁變硬,增加動脈硬化風險。精緻糖則容易引發胰島素阻抗,產生過多的糖化終產物使血管受損。因此,減少醃漬食品、加工食品,選擇天然低鹽、低糖飲食,有助於血管健康。

飲食調整只是延緩動脈硬化的第一步,想要真正維持血管健康,運動同樣不可或缺。透過適當的身體活動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、改善新陳代謝,幫助降低膽固醇與血壓,減少血管內脂肪堆積。

❶ 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
快走、游泳、騎腳踏車等有氧運動能幫助擴張血管、提升血流量,每週至少 150 分鐘能有效減少動脈硬化風險。

❷ 舒緩壓力,減少血管僵硬
瑜伽、深呼吸與冥想有助於降低壓力荷爾蒙,減少血管收縮,使血管保持彈性,避免動脈硬化加劇。

❸ 阻力訓練強化血管彈性
適當的重量訓練,如深蹲、伏地挺身,不僅能增強肌肉,也能改善新陳代謝,幫助穩定血壓與膽固醇水平,減緩血管老化。


六、保健食品可以預防動脈硬化嗎?

許多人希望透過保健食品 來預防或延緩動脈硬化,但這些補充品真的有效嗎?醫學研究顯示,部分保健成分確實對血管健康有幫助,但無法完全取代健康飲食與運動。 目前證據較強、研究較多的營養素包括:

1. Omega-3 脂肪酸

Omega-3 脂肪酸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主要來自深海魚類(如鮭魚、鯖魚、秋刀魚)、亞麻籽、奇亞籽與核桃等食物。研究顯示,Omega-3 脂肪酸能夠降低壞膽固醇(LDL)、提升好膽固醇(HDL)、減少三酸甘油脂,這些作用都有助於減緩動脈硬化的進程。此外,Omega-3脂肪酸 具有強大的抗發炎特性,可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反應,進一步降低動脈壁的損傷,減少脂肪斑塊的累積。

除了降脂與抗發炎,Omega-3 脂肪酸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,減少血小板聚集,防止血栓形成,進一步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。對於已經有動脈硬化或高膽固醇問題的人來說,適量補充 Omega-3 脂肪酸有助於穩定血管狀況,避免病情惡化。

長期攝取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,或適量補充 Omega-3脂肪酸 保健品,能夠有效改善血脂狀態、減少動脈硬化風險,並維持血管健康。

2. 紅麴

紅麴是一種經紅麴菌(Monascus purpureus)發酵的大米,含有多種天然活性成分,最著名的是莫那可林 K(Monacolin K),它的作用與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相似,能夠抑制肝臟內膽固醇的合成,降低壞膽固醇(LDL),減少血管內脂肪堆積,對於預防與改善動脈硬化有顯著效果。

此外,紅麴含有多種天然抗氧化物,如紅麴色素與不飽和脂肪酸,能夠減少血管發炎,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不受自由基攻擊,降低動脈硬化進展的速度。紅麴中的部分活性成分還具有改善血液流動、降低血栓形成風險 的效果,使血管保持彈性,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的發生率。

對於血脂異常、高膽固醇或動脈硬化高風險族群來說,紅麴是一種天然、安全的輔助降膽固醇選擇,但由於其成分與他汀類藥物類似,若同時服用降膽固醇藥物,需與醫師討論,以避免過度抑制膽固醇合成影響肝臟健康。透過適量補充紅麴,搭配低脂飲食與運動,可有效降低動脈硬化風險,幫助血管維持健康與彈性。

3. 輔酶 Q10

輔酶 Q10是一種人體細胞中自然存在的輔酶,負責協助細胞產生能量,並具有強效抗氧化能力,對於心血管健康與血管內皮細胞修復具有重要作用。輔酶Q10 透過降低氧化壓力,減少血管內皮損傷,維持血管彈性,進而減緩動脈硬化的發展。

此外,輔酶Q10 有助於改善能量代謝,特別適合心臟功能較弱、容易疲勞或有高血壓的人群。它還能幫助擴張血管、穩定血壓,減少動脈硬化帶來的血管狹窄與血流受阻問題,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。特別是正在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的患者,因為這類藥物可能降低體內輔酶 Q10 水平,導致疲勞、肌肉無力,適量補充 輔酶Q10 可減少這些副作用,維持心血管功能。

輔酶 Q10 可從魚類、堅果、菠菜等食物中攝取,但人體合成能力會隨著年齡下降,因此適量補充保健食品能夠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,減少動脈硬化進展。

4. 納豆激酶

納豆激酶是從納豆發酵過程中提取的天然酵素,具有溶解血栓、降低血液黏稠度 的能力,對於預防因動脈硬化導致的血管阻塞問題非常有幫助。

納豆激酶還能夠活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,幫助分解血管內的血栓,促進血液流通,減少動脈硬化帶來的血管堵塞風險。此外,它還具有溫和降血壓的作用,可幫助血管擴張,減少血壓升高對血管內壁的傷害,進一步降低動脈硬化惡化的可能性。

納豆激酶雖然對於改善血液循環與預防血栓有潛在益處,但由於它具有抗凝血作用,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(如阿斯匹靈、華法林)的患者應謹慎使用,以避免增加出血風險。

5. 白藜蘆醇

白藜蘆醇是一種天然存在於紅酒、葡萄皮、藍莓 等食物中的多酚類抗氧化物,研究顯示它具有減少血管發炎、保護血管內皮、降低 壞膽固醇(LDL) 氧化 的作用,對於預防動脈硬化可能有所幫助。因為當壞膽固醇(LDL)在血管內氧化時,容易形成動脈斑塊,導致血管變窄、變硬,而白藜蘆醇可以抑制 壞膽固醇(LDL) 氧化,減少斑塊形成,降低血管阻塞風險。

此外,白藜蘆醇還能促進一氧化氮(NO)生成,使血管擴張,改善血流,幫助穩定血壓,減少高血壓帶來的血管傷害。部分研究顯示,適量飲用紅酒(每日 100-150ml)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有益,但過量飲酒會增加其他健康風險,因此若希望透過白藜蘆醇來保護血管,補充保健品可能是更穩定的選擇。


七、結語

動脈硬化不是一夕之間形成的,它可能在你毫無察覺 的情況下逐漸惡化,直到引發心肌梗塞、中風、腎臟衰竭 等重大疾病。從早期的頭暈、胸悶、四肢冰冷、記憶力下降,到更嚴重的血管阻塞、血壓失控,這些警訊都在提醒我們——血管健康不容忽視!延伸閱讀:心臟「當機」的真相!全面解析心肌梗塞的成因、風險與預防

好消息是,動脈硬化雖然不可逆,但透過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、控制膽固醇與血壓,我們可以有效延緩血管老化,甚至讓血管維持彈性,減少疾病風險。

現在開始,檢視你的生活方式——是否攝取過多油炸、高鹽、高糖的食物?是否久坐不動、壓力過大?是否忽略了定期健康檢查?血管的健康,決定你的未來,現在開始行動,讓血管保持年輕,遠離動脈硬化帶來的健康危機!


參考連結

https://hmc.ntuh.gov.tw/disease-symptoms/0m154792667090819729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內容目錄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