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骨質疏鬆0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說到補鈣,多數人第一反應是:那是長輩、骨鬆患者的事情。
但事實上,人體的骨質密度高峰期約在 20~30 歲之間,這個年齡段是我們「儲存骨本」的關鍵期,錯過了,骨質只會逐年下降。

衛生福利部的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就指出,國內幾乎100%的學齡青少年鈣攝取都未達建議量,而成年人攝取不足的比率也超過8成。這代表大多數國人從年輕開始,就已默默累積骨本不足的風險。


一、為什麼現代年輕人容易缺鈣?

骨質疏鬆1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以下幾個生活型態,是現代人普遍忽略的鈣質流失關鍵:

  • 飲食中乳製品、深綠色蔬菜攝取不足
  • 高磷食物與含咖啡因飲品(如汽水、奶茶、咖啡)攝取過多
  • 久坐不動、日曬不足,影響維生素D合成與鈣吸收
  • 運動量明顯不足,缺乏骨骼刺激

這些因素看似平常,卻會導致長期骨質流失而不自知。更重要的是,骨質疏鬆在初期常沒有明顯症狀,等到骨折或姿勢改變才發現,通常已經太晚。


二、缺鈣對年輕人有什麼影響?

骨質疏鬆2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鈣質不只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元素,它還參與多種生理功能:

  • 肌肉收縮、神經傳導(不足容易抽筋、疲勞)
  • 調節情緒與睡眠品質
  • 幫助血液凝固、激素釋放
  • 青少年成長期骨架與牙齒發育
  • 女性在月經與懷孕期間更容易流失骨鈣

若長期缺鈣,可能導致骨密度下降、骨骼成長不良、青春期發育遲緩、早發性骨質疏鬆等問題,對生活品質造成長期影響。


三、鈣質攝取建議量是多少?

骨質疏鬆3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根據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DRIs)》:

  • 7–9 歲:800 mg/天
  • 10–12 歲:1000 mg/天
  • 13–18 歲:1200 mg/天
  • 成人(19 歲以上):1000 mg/天

這些攝取量是建立與維持骨本的基礎,但根據實際調查,國人多數都未達標。


四、如何有效補鈣?從日常生活做起

骨質疏鬆4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根據衛生福利部建議,日常補鈣應包含以下幾個重點:

  • 每天攝取 1.5~2 杯低脂乳品:

240ml 的低脂牛奶大約含有 240mg 鈣質,是吸收率高、方便取得的來源。

  • 攝取天然高鈣食物:

起司、黑芝麻、小魚乾、傳統豆腐、深綠色蔬菜、黃豆製品等,皆富含鈣質,適合素食者與乳糖不耐者。

  • 維持適當日照:

日曬有助於體內製造維生素D,進而提升鈣的吸收效率。每天日曬10–20分鐘為佳。

  • 積極運動:

進行負重性運動(如健走、慢跑、跳繩、伏地挺身),能刺激骨骼生長與維持骨密度。
世界衛生組織建議:成人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活動,兒童與青少年則應每天至少活動60分鐘。

  • 限制鈣質流失來源:

過多咖啡因與高鹽食物都會促進鈣的流失,應適度減量。特別提醒:牛奶不宜與含咖啡因飲料一同攝取,會影響吸收。

  • 特殊族群補鈣技巧:

乳糖不耐症者可嘗試少量多次或與其他食物併用方式減輕不適;素食者則可從黃豆、小方豆干、干絲、豆皮等食物補充鈣質。


五、結語:補鈣,是年輕人對自己未來的保險

骨質疏鬆5
骨質疏鬆不是長輩病,年輕人也要補鈣?

現代人生活忙碌、外食習慣普遍,容易忽略營養均衡,補鈣不是「老了才需要」,而是從年輕就該做的基本保養。

儲存骨本,就是儲存你未來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,如果你還沒開始補鈣,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。
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www.mohw.gov.tw/cp-2638-22557-1.html

內容目錄
返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