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當醫師說「飲食要清淡一點」,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白粥配醬瓜、水煮青菜、什麼都不能吃。
但事實是:高血壓飲食不是節食,也不是只吃得「沒味道」,而是吃得剛剛好、吃得有原則。
透過正確的飲食調整,不只能輔助降血壓,還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、改善全身代謝,真正回到穩定又有力的健康狀態。
一、為什麼「吃得對」能幫助控制血壓?

血壓高,代表血管內的壓力太大。這與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鈉、鉀、脂肪、糖與纖維息息相關。
- 鹽吃太多 → 水分滯留,血管收縮,血壓升高
- 鉀攝取不足 → 身體無法有效「排鈉」與調節血壓
- 高脂高糖 → 增加血脂與體重,壓力持續加在血管上
飲食介入的目標不是單一「降數字」,而是幫助整體血管環境回到穩定、放鬆、少發炎的狀態。
二、高血壓患者這樣吃,才吃得對

1. 控制鹽分攝取(鈉)
- 建議每天鹽攝取不超過 5 克(=鈉 2,000 毫克)
- 減少滷味、罐頭、火鍋湯、加工肉、醬料
- 建議使用天然辛香料(洋蔥、檸檬、蒜、香草)替代重口味調味
2. 多吃含鉀食物,有助排鈉降壓
- 推薦:地瓜、毛豆、芭樂、香蕉、菠菜、酪梨
- 鉀會與鈉形成平衡,幫助身體調節血壓
- 腎功能不佳者應諮詢醫師再攝取
3. 選對蛋白質,避免油膩
- 建議:魚肉、豆腐、毛豆、去皮雞胸、低脂乳品
- 減少紅肉、炸物、內臟、高油濃湯類
4. 增加膳食纖維,幫助代謝平穩
- 每天至少 2 份水果+3 份蔬菜
- 多吃糙米、燕麥、薏仁、五穀飯,少吃白飯、白吐司
5. 控糖、控油,是減壓不是苦撐
- 減少手搖飲、餅乾、糕點等精緻糖來源
- 用橄欖油、芥花油、苦茶油等好油取代豬油、奶油
三、常見誤解與正確觀念對照

常見誤解 | 其實應該這樣做 |
吃白粥配醬菜清淡降壓? | 熱量不足、鈉過高,反而壓力更大 |
一口肉都不敢吃比較安全? | 優質蛋白有助於血管修復與代謝平衡 |
天天外食只說「清淡就好」? | 很多醬料藏鈉量,建議請店家少鹽、醬料分開 |
多喝水就能代謝好? | 適量即可,過多會造成腎臟負擔(依醫囑調整) |
四、營養師一日飲食範例:穩血壓又有飽足感

早餐:無糖豆漿+全麥吐司+水煮蛋+奇異果
午餐:糙米飯+蒸魚+川燙地瓜葉+毛豆+低鈉味噌湯
晚餐:薏仁粥+嫩豆腐+炒菇類+小番茄
點心:無調味堅果+半根香蕉 or 一小杯原味優格
結語|穩血壓,不是吃得少,而是吃得剛好

控制高血壓,從來不是靠極端的限制,而是靠持續、穩定、適量的選擇。
你不需要天天白粥、不能吃肉,只要理解「怎麼搭配」,就能讓每一餐吃得滿足又健康。
吃對,是一種日常照顧,也是你給自己最溫和的降壓處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