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前言
膽固醇過高不是只有數字變化,而是身體正在發出警訊。當多餘的膽固醇黏附在血管內壁,猶如油垢堆積在水管內,讓血液循環變得緩慢、壓力升高,心臟、腦部與全身器官都會受到影響。
即使沒有明顯症狀,中風、心肌梗塞等風險可能已經悄悄靠近。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
膽固醇為什麼會升高?又該怎麼吃、怎麼做,才能真的「幫血管清油垢」?
一、膽固醇是什麼?為什麼會過高?

膽固醇是人體製造細胞膜與荷爾蒙的重要原料,但過多的「壞膽固醇(LDL)」會沉積在血管中,導致血管硬化、狹窄甚至阻塞;而「好膽固醇(HDL)」則負責將多餘膽固醇運送回肝臟代謝。
導致膽固醇過高的原因包括:
- 飲食油膩(尤其是動物性脂肪、反式脂肪)
- 久坐缺乏運動
- 體重過重、肥胖
- 吸菸、飲酒習慣
- 年齡增長、代謝變慢
- 遺傳體質(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)
二、這樣吃,幫助穩定甚至改善膽固醇

關鍵不只是「少吃油」,而是選對食材、搭配纖維與好脂肪,提升代謝力,讓身體幫自己清掉血管裡的油垢。
飲食原則如下:
1.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,特別是水溶性纖維
來源:燕麥、蘋果、香蕉、菇類、秋葵、地瓜、全穀
作用:幫助排出多餘膽固醇、穩定血糖與血脂
2. 攝取好油脂(不飽和脂肪酸)
來源:深海魚(如鮭魚、鯖魚)、橄欖油、酪梨、堅果、亞麻仁籽
作用:提升好膽固醇,降低壞膽固醇,保護血管彈性
3. 限制動物性脂肪與反式脂肪
應避免:肥肉、香腸、奶油、糕點、油炸食品
替代選擇:白肉、豆腐、低脂乳品、蒸煮方式
4. 控制糖分與鹽分攝取
少喝含糖飲料、少吃甜點與加工品,避免血脂升高與血壓負擔
三、除了吃,還要這樣動才有用

- 每週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至少 150 分鐘
例:快走、游泳、健走、踩腳踏車 - 運動可提升代謝、促進膽固醇運輸與分解
- 避免久坐不動,連續坐超過 30 分鐘應起身活動
四、常見誤區你踩到了嗎?

在控制膽固醇的過程中,許多人不自覺地掉入迷思,反而讓努力事倍功半。
常見誤解1:是完全不吃蛋
雖然蛋黃含有膽固醇,但近年研究指出,影響血中膽固醇更大的,是飲食中飽和脂肪與總熱量。大多數健康成人適量吃蛋(每天1顆)是安全的,除非有特別醫囑限制。
常見誤解2:以為植物奶一定比較健康
許多市售植物奶(如燕麥奶、杏仁奶)會額外添加糖與油,若選擇不當,可能反而增加熱量與脂肪攝取。建議選擇無糖、無添加的產品,並留意成分標示。
常見誤解3:認為瘦就代表血脂正常。
事實上,不少人看起來體重標準,卻有內臟脂肪過多或脂質代謝異常,尤其有家族史的人更不能掉以輕心。膽固醇高與體型無絕對關係,建議定期健檢才是關鍵。
五、結語:不是少吃,而是會選、會搭配

想降低膽固醇,與其一味地「少吃」、什麼都忌口,不如學會如何「吃對、選對、做對」。改變不需要劇烈,只需要從日常慢慢開始。
別忘了,膽固醇的控制也需要時間與監測。定期量測血脂、追蹤身體變化,必要時依照醫師指示用藥,會是更全面的保護。
這些日常習慣,看起來不難,但只要能長期穩定執行,身體就會慢慢幫你把血管裡的「油垢」一點一滴清理掉。讓血流順暢、循環變好,也離中風、心臟病更遠一步。這不只是數字的改善,更是你為自己的健康爭取一條更長、更輕鬆的路。